或許,隨著經濟的發展,我們身邊的店面字號會如雨后春筍一樣出現,但是,無論那些商家把自己的名字起得何等朗朗上口,無論那些字號是何等的現代氣息四射,都代替不了一種古樸的記憶,代替不了經過歲月的沉淀所留給市民的眷戀。每一個老字號都承載著一段歷史,都能勾起老廈門人心底的回憶,沒有人希望它們倒下,因為每一個老字號的離開都是在生生地剝離市民的記憶。
不過,希望歸希望,重要的還是如何努力。“抱團取暖”僅僅是第一步,政府與社會的關注也不過是治標之策。
在這樣一個迅速變化的社會,“不適應便會被淘汰”的游戲規則殘酷而現實。某些老字號的凋零不僅是一個慘痛的記憶,更是一種成本高昂的警示。過去的榮耀并不能保證老字號的長青,能賦予老字號們長久生命力的還得是老字號們努力向前看,自己想方設法適應現實。其實一些老字號更應該多多反思,曾經書寫輝煌的老字號為什么會面臨現在尷尬的處境?
在戰場上講究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御,而在商場上,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也就是最好的生存手段。老字號要想長久地生存下去,必須不斷地探索,廣納百川,博采眾長。但愿“抱團取暖”之后,老字號能夠直面困境,勇于突破,敢于求新。畢竟,市民們希望那些陪伴著廈門成長、見證了廈門發展歷史的老字號在新的時代,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,記錄下廈門新的發展。